上海北外滩,与外滩、陆家嘴形成“黄金三角”,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块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黄金地段。未来五年,北外滩如何发挥引擎带动作用?建设的线路图是怎样的?

5月13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外滩开发建设五周年成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外滩如何“长个子”“壮筋骨”?

未来五年正值“十五五”发展时期,北外滩如何发挥引擎带动作用?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表示,过去五年,北外滩开发建设“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五年,将是“长个子”“壮筋骨”的关键时期,也是能不能成为“家里顶梁柱”,引擎带动虹口全域发展的检验期。具体可从三方面考虑。

首先,要清晰判断北外滩的时代方位。北外滩“长个子”“壮筋骨”首先要体检,清楚自身状况以及内外部条件,至少有三个维度。一要从外部环境变化看,当前和未来,正处于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日益增多的态势,北外滩只有坚定不移增加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在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上作出更多贡献,才能更好应对外部变化。

二要从上海全局战略需要看,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已取得重要成效,虹口作为中心城区、北外滩作为上海中央活动区和“一江一河”重要节点,必须与时俱进,聚焦“五个中心”功能新提升,打造具有虹口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三要从自身发展阶段看,过去五年,北外滩是城市建设施工的加速期;未来五年,北外滩将转向塑造核心功能的转型提升期,这个转型提升包括速度的提升、经济体量的扩大以及新旧动能的转换。

其次,要科学明确北外滩的战略定位。“长个子”“壮筋骨”要设定怎样的指标体系,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解读北外滩未来的战略定位。一是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力。虹口区域面积只有23.48平方公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螺蛳壳里做道场”,只有把国内外资源有效整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未来五年,北外滩要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在这里高度集聚、高效配置、高速增值,从而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二是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虹口推进科技创新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区内和周边有很多大学大院大所等科技创新资源。同时,近年来虹口大力推动科技服务发展,区域金融业对全区经济贡献达到18%左右,一大批专注天使阶段、成长阶段的各类基金将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具有特色和集聚的法律服务业也将助力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在科创空间上,虹口将坚持因地制宜构建“创新圈+孵化带+应用层”深度融合的科创生态。在重点方向上,虹口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虹口特色,聚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科创总部集聚,实现城区科创浓度的提升,让“科技回归都市”在“一江一河”的每一幢楼宇内、每一个街区里都能够生动呈现。

三是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虹口被誉为“文化三地”,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集聚地,下一步要推动“文化三地”可亲近、可阅读、可品味,同时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着力提升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

四是增强现代治理感召力。推动数字城市智慧运行,强化低碳零碳示范应用,促进共建共治,构建更智能、更绿色、更高效的现代化城市样板。

最后,要系统思考如何实现北外滩引擎作用的实践落位。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产业发展的融合联动。虹口已经因地制宜形成了符合虹口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进一步推动航运和金融、航运和贸易、科技和金融等融合发展,形成集聚示范效应。

二是空间结构的系统重构。空间土地资源是城市稀缺的宝贵资源。虹口要做好这篇大文章,强化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首先要加快完成零星旧改、“拎马桶”改造任务;其次要推动小散弱的园区,深化联盟经营等方式,推动整体转型和提升;还要立足一些重要资源地块,加快片区整体更新。未来,虹口将通过系统性的城区更新和空间升级,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载体。

三是制度创新的全面突破。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使命,也会面临不同的困难。面对困难,要从制度上进行突破,先立后破、边立边破,解决产业升级、城市更新、营商环境上的痛点问题,推动北外滩引领城区未来五年行稳致远,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效。

北外滩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接下来五年,北外滩开发建设的路线图是怎样的,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虹口区委常委、副区长吴伟平表示,当前,北外滩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商办市场形势正在逐步回暖,但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和热情还需进一步激发,财政和企业的投资需求还有待加大。

二是北外滩的历史特点。这是一个历史底蕴丰厚的区域,有百余处文保点和历保点。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既要把项目开发建设好,又要把历史资源保护好、活化利用好,以此保留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的记忆、气质、文化与灵魂。这是一道大题目,政府部门要小心谨慎地做好。

三是北外滩的区位。北外滩空间面积相对不大,但区位很重要,开发的项目密度、强度、关联度都很大。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空间要求、时序要求、技术要求都非常高,各方面均需协调协同。举例来说,北外滩区域交通复杂,既有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比如即将建设的19号线),还有已经在建的南北通道等重大市政工程,有的建设项目还要与过江隧道、地面交通等因素综合考虑,另外还要考虑空中连廊与慢行系统,北外滩既要能够满足车辆的快速通行需求,又要能够让行人漫步。这样的空中、地面、地下交通系统怎么进行组织管理,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

下一步,虹口区将坚持以系统观念、统筹思维,持续推动北外滩高质量开发建设。

一是要牢牢把握好中央和上海对北外滩开发建设的总体定位,坚定不移按照打造上海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动区、公共活动区的要求,集中精力建设好上海“五个中心”的总部集聚区和“四大功能”的核心承载区,争取让北外滩成为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

二是深度对接全球行业龙头与领军企业,根据北外滩“好项目”的产业定位与项目需求精准匹配“好人家”,以优质服务吸引好企业,鼓励各类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来北外滩投资,提升开发品质。

三是政府自身要努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建设组织。未来几年,北外滩的投资强度非常大,19号线、20号线、南北通道等一些市级重大项目,区级投资约200亿元,完成旧改等城市更新任务还要投资150亿元左右,市区两级包括社会资金都在这里重金投入,区域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在加强组织管理方面,重点要加强总控和协同,让北外滩所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有机有序协调匹配,提高效率,确保安全。

四是要把历史文脉传承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当前比较重要的是山寿里片区、提篮桥片区等区域,在市里的关心支持下,虹口正在做方案优化,努力把这些区域保护好、开发好。

五是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区域的绿色宜居宜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比如公共绿轴建设、无车区建设、低碳社区建设,以及高质量学校的建设与医疗资源的匹配等。

六是加强“建管并重”,坚持一网统管、多元整合。进一步做好管理数据的整合,通过数字化技术加强城市管理运行监测和调动,提升区域的城区韧性,确保公共安全。